網頁

2010年9月12日 星期日

我看"窮爸爸 富爸爸" (一)

上次從回台灣回來後
我決定要遵從朋友的建議,多看一些書
好巧不巧
Aaron正好買了一系列窮爸爸富爸爸書籍來看
這書既然那麼有名,我想我也應該拜讀一下

第一本"窮爸爸富爸爸"我沒看過
我是從第二本"富爸爸有錢有理"開始看的
不過有沒有看第一本跟本沒差
因為在這系列的書裡
每一本都會講到作者看窮爸爸富爸爸的基本故事
為了讓看我這篇文章的人都能明白我接下來想分享的心得
我想還是稍微描述一下這個基本故事好了

作者的爸爸是個做大事卻無法賺大錢的人
隨著他工作地位的提升,他只能更加辛苦地賺錢
也就是作者所謂的窮爸爸
而作者好友的爸爸則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
他不但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從貧窮到賺大錢
作者甚至發現他錢賺的越多,需要花在工作上面的時間越少
跟他那個身為教育局長的窮爸爸簡直就是天差地遠
就因為這樣巨大的差異,使他產生了前所未有的疑惑
為甚麼遵循學校教育出來.一路追求工作穩定與保障的窮爸爸
聰明.勤勉.也有自己的理想與骨氣,但一輩子都在跟錢搏鬥
而只有高中學歷的富爸爸卻可以過著比他爸爸還要好上好幾萬倍的生活
這關鍵的差異相信可令所有第一次看這本書的人受到很大的震撼

作者以及富爸爸的觀點是
傳統的學校教育告訴孩子:"只要你好好念書,就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
所謂"好工作"的定義是甚麼
就是薪水高.福利好.穩定而且有保障
於是我們從小就覺得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為了取得好成績,我們背誦所謂的標準答案.我們害怕犯錯
我們在升學制度下無意識地建立了我們要"按照規則"的觀念
我們害怕突破傳統.與大環境抗爭
我們目標做個醫生.律師.工程師.分析師
希望畢業後可以成為政教機購的一員或進入大公司工作
然後每天上班下班.存錢繳稅.買房子還貸款
是的這就是我們的生活

這種做法有什麼不對?
已經出社會的你一定曾經有想過這件事
為甚麼我在學校的好成績跟拿到的薪水不成正比
做什麼工作不重要,我只想賺大錢
但怎麼賺,除非中頭彩
都不可能成為所謂的千萬富翁

作者及富爸爸告訴你問題在哪裡

因為身為一個雇員(幫別人做事的人)
你的收入必須繳稅,而且收入越高繳稅越多
能留下來的有限
然後你必須利用有限的存款去買房買車做其他貸款
接下來的二三十年就得在還貸款中度過
這中間的時間你必須忍受你已經厭倦的工作
因為你不能辭職而失去收入來源
你無法陪伴家人太多時間
因為如果你不加班老闆就會叫你走人
然後在你好不容易還完貸款時你發現你還不能退休
因為你沒有錢養老
為甚麼會這樣?難道是我比較笨還是不夠努力?
學校教我們要做個有用的人
但我現在只想做個有錢人

那麼我們就來看看有錢人是怎麼賺錢的
有錢人當他一有足夠的資本
他就開設了他自己的企業(自己當老闆)
當老闆跟當雇員最大的差別
就是雇員是在將自己收入扣掉稅務後
剩下的拿來買房買車買資產
而老闆是用企業的錢去買房買車買資產
剩下的錢才去繳稅
雇員只能希望自己收入提高,並減少支出才有辦法增加存款
而老闆卻是希望將能花的錢全部花出去,這樣才能減少稅務
當雇員為了存錢而拼命節衣縮食的時候
企業卻正在滿足老闆所有的需求並擴大規模
這就是窮爸爸越來越窮,富爸爸越來越富的原因

典型的窮爸爸像誰呢
就是一般公司的高級主管,甚至是醫生.律師等專業人員
他們需要拼命工作,因為不工作就沒有收入
但同時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收入高所以可以花比較多的錢
他們的支出也很高,甚至有很多貸款(因為買了很多高價的資產)
典型的富爸爸則應該是錢越多就越輕鬆
因為他的企業可以請更多人來幫他做更多更專業的事情
他可以花更多時間在他的家人.他的興趣,甚至是他的理想上
而幫助他達到這個目標的就是"財稅自由"
也就是當他的"非工資收入"超過他的總支出時
他不需要工作也可以維持他平常的生活
像是租金收入.股息.紅利等等
聽起來是不是每個人都嚮往的生活呢

但為甚麼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這一點
因為學校不是這樣教的
學校教育我們如何成為一個好雇員.好經理
但沒有教我們如何成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
看到這裡我真的覺得如果我看過這本書我一定不會花時間去唸MBA
因為是真的!在學校學的一切完全用不到我跟Aaron的企業上
我們讀過的所有經典企業實例都是大公司的歷史
當時的時空經濟背景不會重來
而且對中小企業也不管用
我可以在沒有預算限制的情況下洋洋灑灑給你一個行銷計畫
但現實中沒有人教過你怎麼樣在沒有預算的情況下"有效地"推銷一家公司的產品
我們聽過某大公司的行銷如何"指點"我們商品包裝等等行銷建議
當下我們心裡只有"皇帝不知民間疾苦"這幾個字
為甚麼學校不教如何創業以及如何從無到經營成功的企業呢?
因為那些老師自己都沒有創業過,你要指望他們教你什麼

窮爸爸對於作者畢業找工作時的建議是:
"找一份穩定的工作"
這裡的穩定是指有保障
同時也是低風險與低報酬率的代名詞
去找一份工作,熬個兩三年爭取一次加薪
再熬個三五年爭取第二次加薪
最後想辦法存一筆退休金
這就是人生
想想"穩定"與"保障"這兩個詞背後所隱含的
不就是我們從小到大教導我們"避免犯錯"的教育制度嗎
然而為什麼那麼多好成績的人畢業後窮苦一生
其他高中都沒畢業的人卻飛黃騰達
作者認為這是因為學校缺乏"財務教育"的關係
尤其是"害怕犯錯"的觀念使許多聰明人不敢自己創業
將成功的機會留給了那些"勇於犯錯"的人
因為"從犯錯中學到的東西永遠比從成功中學到的來得多"

我非常贊同這一點
我相信每個出社會的人都可以感同身受
如果是我的小孩,我當然不希望他們在學校辛辛苦苦地追求好成績
畢業後還是只能幫老闆工作加班,為繳稅及還貸款所苦
慶幸的是我跟Aaron都讀過這套書
我們可以從小就幫小孩灌輸理財觀念
也可以鼓勵他從犯錯中學習並養成不害怕犯錯的習慣
不過我在繼續唸了幾本書後
也不是刻意要挑戰書中的觀點
只是心中總是隱隱感到有些不妥
跟對直銷制度的感覺一樣
不知道是出於道德面還是哪個層面的良知
讓我總覺得我需要在多讀幾本相關的書才能解答我心中的疑惑
這也是我從七月底開始看書
卻拖到現在才寫這系列文章的原因
請看下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