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行家說要請我們全部門吃黃油蟹
沒聽過啥是黃油蟹的我當然是一臉問號
不過既然是老闆的命令,當然恭敬不如從命囉!
吃飯的地點在天水圍再過去的浮流山
那個地方我之前也去過一次
感覺是比我們家這邊還要再偏僻鄉下的地方
不過浮流山現在因為深圳灣新口岸的建立
加上對面就可以看到深圳
所以未來前途似乎也是大好
不過這裡有名的是海鮮
不知道這是不是就是我們行家指定要去那邊的原因
大夥在海邊等了好一會兒
天色也從晚霞轉黑
請客的人終於到了
我們跟隨他的腳步一行人
浩浩蕩蕩地到一家毫不起眼的小店
只見牌子上寫著"一級黃油蟹",不知道是真是假
總之老闆就跟行家開始大肆挑起海鮮來
我們就先乖乖地上樓入座了
才點完沒多久就開始上菜了
真是驚人的速度
不過這裡海鮮的種類跟西貢大同小異
吃到最後大家都留著肚子等今天的重頭戲"黃油蟹"上場
壓軸登場的黃油蟹還真不是普通的小咖
我第一次看到蟹黃多到流出來的螃蟹
這也是我第一次把螃蟹吃得那麼乾淨
不只蟹黃多,肉也不少
一個人吃一半就可以吃個老半天
可惜因為是行家請吃飯所以不好意思帶相機
只好上網抓了點圖片給大家參考^^;
我想喜歡吃螃蟹的人應該都會喜歡這個難得一見的黃油蟹
所以明年中秋會來香港的人可千萬別錯過了
聽說大酒店裡面還會有"黃油蟹全餐"
從蟹黃湯.蟹黃小籠包到蒸全蟹都有
我想這應該也算是繼帝王蟹後我第二個喜歡的螃蟹了吧
下面有些網路上的介紹整理給大家參考:
每年農曆新年過後,是膏蟹的繁殖期,懷孕的母膏蟹會爬到灘畔產卵,潮退時,膏蟹受到陽光照射,溫度令蟹卵分解,逐漸融化成紅色的半糕狀物.此時的膏蟹稱為赤油蟹(或紅油蟹),約在年中開始有供應.若赤油蟹沒被捕捉,繼續被陽光照射數月,紅油便會慢慢化成黃油,至6至8月間,黃油蟹便成形了!這個演化過程,解釋了赤油蟹比黃油蟹率先面市的原因,而黃油蟹供應期內,亦會有遲上岸產卵的赤油蟹供應,故香港不少食肆,會同時推出黃油蟹.赤油蟹菜式.
“黄油蟹”最好吃的季節是農曆七八月,猛烈阳光將蟹膏晒至卵融化成黄油流遍全身,因此蟹身渗滿黄油,而蟹膏也變得軟滑甘腴.此时的黄油蟹,其外表無異於膏蟹,不同之處是蟹身呈現介乎红色與黄色之間的色澤,蟹蓋、蟹爪關節處均可透見黄色油脂,豐腴的“身材”足以讓人口水直流.黃油蟹的價錢比赤油蟹貴一倍,若一隻赤油蟹售港幣400,同等重量的黃油蟹,便索價800!身價僅次於大甲蟹.
據說煮黄油蟹之前要先將黃油蟹放入冰櫃或用冰水泡十分鐘"凍"昏,才會令黄油蟹的油質凝固且均匀分布,也避免在蒸的過程中因掙扎導致任何受傷折斷,流失珍貴的油質及流質蟹膏等,接著覆轉蟹隻隔水蒸二十分鐘至熟即可。
之前也跟家人在鴻星酒樓吃過一次感覺也蠻不錯吃的,其實海鮮只要
回覆刪除新鮮就會美味許多。